時隔一年之后,美聯儲終于在本月初啟動了本輪政策緊縮周期中的第二次加息。美聯儲的加息道路還可以走多久?資產管理公司Hillswick Asse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沃內德(Jan Erik Warneryd)認為,市場參與者可以從美聯儲以往的重大政策轉變得到線索。
從1980年代末開始,美聯儲進行了一系列的降息舉動,最終在1992年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3%。隨后利率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,直到1994年2月。在這一年的年初,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,當時美國的名義GDP處于5%的年均利率水平附近。一年后的1995年2月1日,美聯儲在利率回升至6%之后便停止了加息。這段時期的聯邦基金利率曲線基本與名義GDP增速保持一致。
美聯儲的下一個重大政策轉變出現在了2001年1月。為應對互聯網泡沫后的經濟衰退,美聯儲推出了新一輪寬松政策。到2003年夏季,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降至了1%,并在此水平之上維持了一年,而后美聯儲再次開始收緊貨幣政策。

從上圖可以看出,到2003年,聯邦基金利率(1%)與名義GDP增速(超過6%)再度產生了巨大的差距。
2006年夏季,聯邦基金利率達到5.25%。到2007年9月,美聯儲開始從放緩的房地產市場中看到了經濟下行的風險——這就是后來市場所熟知的全球金融危機的開端。為應對此次危機,美聯儲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應急措施,其中之一便是在2008年12月16日將利率降至0-0.25%的區間。直到2015年12月16日的7年時間,聯邦基金利率一直維持在這個紀錄低位。
沃內德指出,一個“正常”的政策緊縮周期通常會在頭12個月進行多次加息。而最新這一輪周期的前兩次加息之間卻隔了12個月。另外,當前的聯邦基金利率也再次脫離了名義GDP增速。那么這一個緊縮周期的終點會在哪里?
如果說能夠以史為鑒,那么市場人士至少應該要考慮利率終點應該會接近名義GDP增速這一可能性。當前,名義GDP增速位于2.8%的水平上下。沃內德還指出,如果經濟表現出進一步的強勢,聯邦基金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超過3%。(來源:東方財富網) |